在军事领域中,世界各国不甘落后,积极发展并应用3D打印技术,在众多领域涌现出令人瞩目的应用成果。今天就为大家盘点盘点都有哪些应用!
航空航天装备
航空航天是3D打印技术运用广泛的领域之一,均已有许多成功的应用案例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F-35战斗机副翼翼梁上使用了Sciaky公司3D打印的钛合金零件,并进行了飞行测试验证。
两个公司还联合研制了F-22战斗机钛合金支座,并经过了全寿命光谱疲劳试验和负载试验。英国皇家空军1架装配有3D打印金属部件的旋风战斗机试飞成功,其装配的3D打印部件包括驾驶室的无线电防护罩、起落架防护装置及进气口支架。
2013年欧洲宇航防务集团采用3D打印技术,用热塑性材料制造出了微型无人机原型和无人机暂用零件。2012年,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某研究团队,开展了旨在利用3D打印技术为小型科研卫星生产金属和陶瓷零部件的探索性研究项目。
2013年,该研究团队演示了利用3D打印设备和仿月球岩石材料生产零部件的相关工作,使美国的“太空制造”计划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。
中国首艘航空母舰“辽宁”号舰载机歼-15是于2012年10月至11月首飞成功的机型,它广泛使用了3D打印技术制造钛合金主承力部分,包括整个前起落架。我国在歼-20和歼-31研发过程中也采用了3D打印技术。
装备维修
在装备维修方面,3D打印技术将颠覆传统的器材保障方式。一旦零件损坏,只要有零件的3D模型数据,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制造出来,而不必等待供应商的工厂制造,保证了战时的紧急维修。
而且就目前而言,使用相同数量的耗材制造维修器材,3D打印机的生产效率是传统方法的3倍。美军于2012年8月与2013年1月,两次向阿富汗部署了可移动的3D打印实验室,可以将铝、塑料和钢材等材料现场生产加工成所需零部件,包括单兵防护装备和武器零部件。
美国Optomec公司利用3D打印技术为美国空军修复了高价值的航空金属部件。安妮斯顿陆军基地利用3D打印技术对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燃气涡轮进行了修复,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目标。
美国海军水下作战中心已经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了老旧零件与工装的维修。近年来,中国海军开始在驱逐舰上装备微型加工车间,应用3D打印技术快速修复受损零部件,大大提高了装备保障效率。
军事电子
3D打印技术在军事电子方面的应用场景已开始逐渐露出端倪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有机底电极场效应晶体管。
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学者已打印出了三维微型曲面天线,深圳微航磁电有限公司在2013年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希尔伯特卫星GPS天线,获得了比四臂螺旋天线更好的性能。
采用特殊喷头,3D打印机可以喷射金属焊料,用于形成芯片倒装焊中的晶片凸点,也特别适合于难度很高的三维电气互联。
相信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,3D打印必将会创造更多好东西!